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瑾妃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瑾妃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瑾妃的經典軼事
光緒帝瑾妃,他他拉氏,是珍妃的姊姊(同父異母)。瑾妃從入宮後一直住在永和宮,直到民國十三年亡故。瑾妃一生,持守唯謹,與世無爭,心忠厚而福泰,宮中稱為「胖娘娘」。作為光緒皇帝的女眷,瑾妃和隆裕皇後一樣,是徒有虛名的;但她與妹妹珍妃的情誼很深,封於珍妃的專號,她也能安然處之。姐妹倆都喜愛讀書,也喜歡《紅樓夢》,曾召請畫師到長春宮繪製紅樓壁畫。珍妃因觸怒慈禧被降為貴人之時,瑾妃也受到牽連,同時降為貴人,又同在那年冬天恢複妃子名號。不同的是,瑾妃沒有失去自由。宣統即位後,瑾妃和另外三位同治的遺孀,一同被尊為太妃,她的徽號是端康太妃,繼續住在永和宮。溥儀退位後,次年隆裕太後去世,瑾妃在小朝廷中的地位有所提高。她在四位太妃中年齡最輕,思想也較開通。溥儀議婚時,她支持溥儀娶婉容為妻。瑾妃和她的妹妹珍妃,都素愛丹青,也十分講究生活品味。瑾妃晚年所作的書畫尚有存世者。她也是一位美食家,永和宮裏的烹飪很出色,王公舊臣都愛吃她賞的飯,她還經常派人到「天福號」買醬肘子,供她吃早餐。瑾妃還喜歡收藏各色工藝鍾表,永和宮東西配殿的幾案上擺放的瓶盤盆景,都瓖嵌著精製的銅表,座鍾內也設有花鳥、人物。珍妃死後30年,在她入葬的崇陵妃園寢內,竟發生了一起盜墓案。1938年11月初,在河北易縣的清西陵附近,有一個村落名為華北村。村裏有個叫鄂士臣的漢子,他與同村有個叫關友仁的密謀,想幹一番盜墓的大事,他倆分別找到了幾個盜墓的老手。集合了8個人,找了幾支槍,湊了20多發子彈,還準備了鐵鎬、鐵鍬、斧子、手鋸、鋼杆等掘土起磚的工具,一道去盜光緒皇帝的妃子墓。光緒皇帝總共一後二妃。他的妃子墓叫崇陵妃園寢。在園寢裏,有兩個墳頭,分別埋葬著瑾妃與珍妃。鄂士臣率領匪徒們進入了陵園,匪徒們使用炸藥,連點了三炮,炸開了地宮的口子,隨即匪徒們用斧子將棺槨砍出了一個洞。“棺槨裏的珍妃屍體尚未腐爛成一堆枯骨,隻見她頭戴朝冠,身穿朝服,手裏拿著玉石,腰間掛著錦囊,身邊放著如意。臉上的皮肉尚存,五官依稀可辨,尤其是那雙半閉微睜的眼睛,照迷信的說法是受盡冤屈而死,死不瞑目。”這一段文字是河北省政協文史資料集《夜盜珍妃墓》一文中描寫珍妃墓被盜時的情景。該文中還有一段寫1901年慈禧太後從西安回京後,派人打撈珍妃遺體時的情景:“1901年11月,慈禧等人從西安回北京,為了掩人耳目,對外宣稱,珍妃為了免遭洋人汙辱而投井自殺,並給珍妃恢複名譽,將珍妃冊封為貴妃。慈禧還下旨,要珍妃家人來打撈珍妃遺體。珍妃遺體在井內泡了一年半有餘,井口又小,怎麽也撈不上來。慈禧大怒,要對全家問罪,誌錡(珍妃之弟)嚇得魂不附體,急忙擺上香案,燒香磕頭,求姐姐顯靈開恩,救全家性命。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,才算把遺體撈上來,已是慘不忍睹。誌錡含淚將姐姐一條曲著的腿捋直,然後草草埋在北京西直門外田村。”《夜盜珍妃墓》文中,前後矛盾重重,珍妃死後一年半,屍體從井裏打撈上來,已令人慘不忍睹,而在37年後的盜墓時所見,臉上皮肉尚存、五官依稀可辨。實在讓人難以置信,這是同一個人。筆者想來盜墓賊所見的應該是真實情景,因此可判斷盜墓時所見的應該是瑾妃而不是珍妃。
中國曆史上最醜的妃嬪瑾妃,為何13年屍體不腐?
個人認為,古代時候的許多科技並不落後,甚至有些比現在還要先進。
古人對於保護屍體有自己獨特的處理方法,首先用很獨特的方法製作防腐材料,具有穩定永久性,其次對入殮的棺材的材質進行精選,具有一定的防腐驅蟲效果,最後入棺後進行了密封,放棺材的地方幹燥通風。從而具備了存屍千年而不腐的條件。
瑾妃雖然沒有皇帝的寵愛,但她自己還是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。時常寫字、下棋,同時還嚐遍了人間美味,屬於典型的“吃貨”。
她的最愛是醬肘子,隔三差五就要吃一次。因為她貪吃,所以身體特別豐滿,人們送她外號叫做“月餅”。民間開玩笑說她吃醬肘子吃多了,導致不腐爛的。
這當然沒有啥依據,以訛傳訛罷了。
瑾妃是禮部左侍郎長敘之女,在家中排行第四。她因長相
一生都沒有獲得光緒皇帝的寵幸。民間傳說處子之身或許也是導致不符的一大原因。
瑾妃在1925年病逝,棺槨安葬在清西陵,也就是崇陵妃墓園內,她也因此成為清西陵內最後一位入葬的皇妃。其一生的命運和漂亮的姐姐珍妃天差地別,令人唏噓不已。
民間的捕風捉影的說法認為:吃肘子和處子之身導致的不腐。我們更應該相信如今的科學解釋:用的天然防腐藥水浸泡了屍體,同時用了上等防腐棺木,密閉後,放的位置正好保持了通風幹燥的地方所致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